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26期 2011/02/01出刊/ 半月刊

 

 

演講心得感想(中)

【文╱涂晏瑄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在認知語言學這個領域裡,葉美莉老師告訴我們在學習與研究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須重新思考思維與語言、思維與語意之關係。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文化、生活,人與文化的關係和人與語言的關係。其中,我們也須從另一個方向去思考隱喻在語言中的用法與涵義。以隱喻而言,對未受教育的人所說出來的話就是一種思維(生活方式),其實也就是一種無意識的隱喻概念。對Mr. Johnson而言,他認為隱喻不是一種修辭,隱喻與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這在在都顯示出,生活、語言和文化彼此之間都有著極密切的關係,我們在研究的過程裡,絕對必須重視其相關關係。

那麼,到底認知語言學到底是什麼呢?認知語言學是崛起於70年代,80年代開始活躍起來,大部分是研究專注在語意方面,對語言有三個主要的假設:

1. 語言並非獨立自主之認知能力
2. 語法是一種概念化
3. 語言知識從語言使用中湧現

  由上述我們可以知道,語義、句法、構詞及音韻之表徵都是屬於概念性的。

  而在其中,語法更是種概念化。所謂語法是種概念化是指,人類認知能力的一個主要面向為將想要溝通的經驗概念化(即概念化我們擁有的語言能力);此外,所有面向的概念結構都受制於識解。我們也在認知語言學裡學習到,語言知識是從語言的使用中湧現。例如:反對將句法與語意視為極具規律性及抽象之架構與範疇,反對將具獨特性及不合常規的情況歸為邊緣。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 (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古佳惠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李孟娟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