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郁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不同族群的對話一直是本島上很難看見的」,這是我從玉管處遊憩課邦卡兒主任那收到的回信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一句話,帶給我的「心」/「新」視野,期許我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多元的學習。
還記得去年因緣際會下(感謝我們的明芳姊)在水里和熱心的邦卡兒以及YAPAS(仁愛高農老師)聊得非常的暢快,給了我這活在自己世界的小妮子一場痛快的學習震撼,特別是在族群互動這部分。
我們的刻版印象裡,似乎是只有發現在台灣島上閩南和客家的對立衝突,沒想到水里這地方的原住民對於客家人有著諸多「不滿意的地方」,從我接受到的訊息中,我會覺得這主要導火線是由「客家摩托車店」點燃的,客家人開了一家對當時來說「流行的店」,進入到原住民的生活中,滿心歡喜的原住民朋友以簽約賒帳的方式買了摩托車,結果在「法律文字」力量的壓制下利滾利大到錢不夠還,只好以土地抵押,從單純生活原住民朋友那賺到許多錢的客家人「好康到相報」,廣邀客家親朋好友一起來這剝削原民當「好野人」,於是展開了原住民和客家人之間不和睦的歷史扉頁。
當我們客家人在大聲指責地替閩南人冠上「奸商」之名時,會不會常常忘了要反過來問問自己是不是也是傷害了他人的劊子手?與這學期課堂中老師不斷耳提命面到「客家人介於閩南和原住民之間的中介位置」相結合,使我原來的狹隘視野,開始練習不要只僅侷限在一個角度上,這樣的啟發不單在書本發酵,還有對我自己的人生。邦卡兒主任提醒我們這些學子別只活在「雲端」中,而是要「多多走出戶外,感受新世界」,我會僅記在心,對於YAPAS老師的邀約,我也會毫不客氣地接受,相信不久我就會和親朋好友再次來趟水里之旅的。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