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為了客庄影像作記錄,新竹縣政府文化局辦理社區影像記錄培力團隊,紀錄片團隊針對芎林鄉下山村客家舞獅團故事,經過長期追蹤拍攝,編輯成紀錄片「下山 打獅」,27日在文化局縣史館舉辦發表會,並透過電子書典藏,方便網路族群閱讀,介紹新竹縣客庄文化。
使出一身舞獅好功夫來咬紅包,這樣喜氣洋洋的「跑新」傳統是芎林鄉下山村小獅團,每年農曆過年都會在村莊裡表演的橋段,為了這樣的傳統技藝能夠保存下來,新竹縣文化局的社區影像記錄培力團隊,利用了3年時間長期記錄,並完成了紀錄片「下山 打獅」。
社區影像記錄培力計畫主持人表示,紀錄片成員們利用攝影機的鏡頭深入社區,並了解底層的在地文化,不僅是影像保存的重要性,更為傳統客家獅留下珍貴的記錄。
社區影像紀錄培力計畫主持人 曾吉賢:「從田野調查開始到完成差不多3年的時間,認為一個文化是從泥土生長出來的,所以這部記錄片,事實上展現人跟土地的感情,透過客家獅這樣的題目,把新竹客家的精神,包含客家獅的演出,在這紀錄片裡面把它展現出來。」
除了紀錄片成果發表之外,為了結合當代數位科技潮流,社區影像紀錄培力團隊,另外還製作了,「下山 我們的客家獅」,「下山文化」電子書全書內容結合當代數位科技,以電子書形式同步於網路呈現,促進文化資源流通率與便利性。
社區影像紀錄培力計畫主持人 曾吉賢:「從「下山.打獅」一個電子書開始,第一個我們環保減少紙量運用增加或消耗,二來運用的層次,透過上網即使您不進來縣史館,在其他各地方都可以看到,我們新竹縣很精彩的書冊典籍的內容,所以電子書也方便,現在目前的網路族去閱讀。
客庄影像記錄的工作,必須一步一腳印向下扎根,但是客家耆老日漸凋零,使得台灣重要文化資產也迅速流失,要架構完整,客庄文化影像記錄的過程中,更要與時間競賽,避免珍貴在地文化消逝不再。
因此新竹縣文化局表示,今年開始社區影像記錄培力班的學員,將會以台鐵內灣線為主題,針對竹東到內灣沿線的客庄風情,繼續以影像記錄在地文化的特色。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