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佳惠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畢業生)】
論文摘要:
客家意象是一種移情的族群想像,即認為某些文化特質、生活習慣是屬於客家族群的;這種想像與認知,必定透過媒體的傳播,而在特定團體中形成類似的意象。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發現,隨著時間和社會背景更迭,媒體對客家意象所呈現的範疇有其影響;但對於意象本質的描述,依舊不脫客家族群刻苦耐勞、勤勞節儉的美德,或硬頸和傳統保守的族群精神,以及吝嗇小氣和懦弱自卑等既定框架。
本研究進一步以客家電影「一八九五」為分析標的,藉由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探究觀影者自電影媒介接收到的客家意象,其認知如何受到媒體框架影響。研究發現,觀影者對電影所傳遞出的刻苦耐勞、硬頸精神、愛國保族、飲水思源(敬天祭祖)和勤儉樸實的意象,有較為強烈的感知,與電影幕後推動者最初企圖所要呈現的意象為相呼應外,亦反映出媒體對族群的描述難以跳脫根深蒂固的傳統美德意象。而閱聽者對客家意象的詮釋和解讀狀況,依舊處於媒體框架的影響下,由此可瞭解,媒體的發展對當代台灣客家族群意象的形成實具有關鍵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