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25期 2011/01/15出刊/ 半月刊

 

 

民國百年系列專題 文采風流識客家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客家新聞從今天(1月3日),每個星期一推出民國百年系列專題報導,探討客家族群在民國百年,發展的歷程中,一步一腳印走過的痕跡,與精采動人的故事,今天要為您介紹的是,客家族群在台灣文學上,所做的奉獻與影響,文采風流識客家,首先介紹的是,台灣文學之父賴和的故事,賴和本來是一個醫生,因為看見日治時期,社會上一些不公不義的事情,於是發表文學作品反抗,賴和秉持著,勇士當為義鬥爭的理念,悲天憫人的胸懷,樹立台灣文學的精神,也獲得了台灣魯迅的稱號。

  西元1911年,婆娑的福爾摩沙-台灣,受日本殖民統治已經15年,皇民化運動、南進政策,日治台50年,在強制同化的殖民環境下,知識份子們,用筆 用行動 用自己的方式,來傳達信念。

  賴和本名賴癸河,1894年生於彰化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他是地方上人人尊敬的「走街仔仙」。

  賴和長孫 賴悅顏:「對患者的一些照顧,他都是在幫人看無錢病。」

  賴和外曾孫女 黃懷蒂:「他有很多的稱號,叫做彰化媽祖,或者是說城隍爺。」

  賴和是當時社會中,鳳毛麟角的台籍醫生,本來是有錢人屬於上流社會 ,但卻選擇了與農民 平民,站在同一立場反抗。

  台灣文學評論家 彭瑞金:「他乖乖好好的做醫生的話,他的日子好過,不過他認為他做一個台灣人,在社會裡面,他看到社會裡面很多不公不義的事情。」

  「一桿秤仔」,寫盡受欺壓百姓的悲苦,往後陸續發表的,20多篇白話小說,都在強調犧牲與覺悟,而這樣一種抗議精神,就是鑑別台灣新文學,與傳統文學的核心差異。

  台灣文學評論家 彭瑞金:「1920年代文學來說,最有示範作用的人是賴和,這種犧牲自己為台灣的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賴和文學建立起來。」

  除了個人文學具有獨特價值外,他也是當時公認的文壇領袖,主編「台灣民報」文藝欄,傾盡心力與資產,提攜並廣泛影響包括,楊逵 龍瑛宗 吳濁流等,台灣文學作家,為新文學的凝聚起了帶頭作用,被稱為是「台灣文學之父」。

  賴和長孫 賴悅顏:「我知道有一些文友,在彰化也都是來找他(賴和)幫忙,當時社會運動的一些捐獻做很多,祖父在他過世以後,家裡事實上不只存款不多了,還因為跟銀行借錢,房子後來都只好賣掉。」

  賴和是福佬化的饒平客,祖父輩還會說客語,到他這一輩卻已遺忘,雖然生活與創作,仍慣用福佬語,但賴和卻有很深的客家認同。

  賴和長孫 賴悅顏:「其實我們從小就知道,自己是客家人,只是不會說客家話。」

  台灣文學評論家 彭瑞金:「那種抵抗的精神,在後代,賴和以後的台灣作家來說,客家籍的作家,聚成這樣的精神,是代有傳人。」

  永不放棄自我認同的追尋,賴和「勇士當為義鬥爭」,為近百年風起雲湧的台灣新文學,開啟客籍作家的接力賽,從日治 光復,一直到國民政府時期,不曾缺席、努力發光。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 (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古佳惠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李孟娟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