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24期 2011/01/01出刊/ 半月刊

 

 

客家方言的特點全面觀

【文/彭淑鈴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身為客家語文研究所的學生,對於客家方言的特點,一定能夠說出以下幾點的語音基本共同特徵:

  1. 古全濁聲母今讀送氣。
  2. 曉、匣母字逢合口混入非組讀為f-。
  3. 山蟹攝一二等元音多有o-a之別。
  4. 梗攝字文讀音多與曾攝字相混,白讀音多為a韻腹。
  5. 少數常用的次濁和全濁上聲字讀為陰平。
  6. 三個人稱代詞讀為同調。

 

  但在這次李如龍教授應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之邀的客家方言講座中,卻才發現到,原來客家方言的特點研究,是可以從其它不同的面向切入探討,而不僅僅只有在語言的這個面向而已。

  那麼到底客家方言的特點,除了語言的部分,還有哪些可以做為特點呢?根據李如龍教授的說法,分別有以下5點:

    1. 客家是漢語方言中較晚形成的,唯一不以連片的地域命名的方言,和大的行政區劃也不成對應,主要是因為移民群體的定居與和擴散而成。
    2. 客家方言作為客家族群的聯繫紐帶歷來比較緊密,因而屬於向心型方言,變化比較慢,內部比較一致,各地客家話大體都能通話。
    3. “逢山必有客,凡客必住山”主要是因為有先到的主,“命長唔怕路遠”是嚴酷的現實所使然,正是這個“行(走)”字練就了鐵硬的客家性格,走出了一條不斷趨向光明的客家路。
    4. 客家是北國漢人逐步南遷並和早期南方原住民發生深度融合之後形成的族群,中華文化的正統觀念和耕讀文化的歷史傳統使他保存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也在適應新的環境中吸收了新的養分,創造了新的文明。
    5. 方言作為族群的紐帶,文化的載體,不斷地記錄了族群的歷史,體現了族群的文化,客家話(包括他的語、詞匯、語法以及用客家方言記錄下來的各種書面和口頭的、科學家和藝術的材料)不但是客家族群的標誌,也是深入研究客家族群和客家文化的憑據。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 (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古佳惠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李孟娟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