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24期 2011/01/01出刊/ 半月刊

 

 

客家電子報心得分享

【文/蔡宜娟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時間過的好快,目前進入客家學院已快要一學期了,研究所的課業之重常需挑戰夜燈,閱讀社會學和族群文化等相關的原文理論和文獻,也許因為在這樣忙碌的生活中感覺時間飛逝的特別的快。

  在研究所的日子裡,課堂學習的方式是以自己課前自習為主,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判斷的方式,此種和大學不同的學習環境和生活型態,使我在剛開學一開始時相當不習慣,經過在中央這幾個月的磨練,所上老師和同學彼此相互的勉勵學習,加油打氣,讓我漸漸適應客家學院研究生的生活。雖然課業沉重,但我認為這是一份沉重的甜蜜負擔,因為客家的知識領域浩瀚無崖,我深知自己要一步一腳印地累積自己的知識庫,添補新的學問領域,積累自己的智識資本。

  猶記當初放榜時,看到中央大學客家社會研究所的榜單上有自己的名字時,心中雀躍的心情無法言喻,半年多來的努力總算獲得了回饋,腦中想起當初甄試時面試的場景彷彿如昨日一般,能進入客家學院,考上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有這份學習的機會,心中常感到歡喜和諸多感恩。

  這學期所修的必修課「客家社會文化專題」中,課程討論到諸多面向的客家研究範圍,除了客家各領域如客家研究的觀點、客家源流的歷史建構、客家族群的家族與宗族、台灣客家族群的分布與移墾、客家婦女與婚姻、客家的傳統民俗與信仰、客家語言與文化、客家族群意識與社會運動;除此之外還有國外東南亞的客家研究等等,從課程中我了解到「客家研究」是相當不容易的研究學門,它必須是比較的研究,若能跨越國界進行跨域比較會更佳,以淬練客家學的深度;同時客家研究也是跨學科的研究,可能跨及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政治學等等,從事客家研究是需要有相當扎實穩固的理論基礎去觀察發現「客家」, 和我入學之前對於客家研究的想像是完全不同的,對我來說客家研究是相當值得用心付出的學門。

  記得張翰璧所長常督促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發揮研究者的敏銳觀察力,多去問問題,從平日的生活對話中找尋有何客家議題可以去研究發展,因為在客家研究中仍有好多議題尚未開發,仍需要後輩汲汲努力去找尋。

  期冀能一步一步建立客家學的厚實基礎,客家研究是一門正直新興且蓄勢待發的學門,希望能有更多不同領域的朋友一同參與客家研究,來了解客家,熱愛客家。因為不了解客家也就不能說你了解完整的台灣。我期望自己在未來的日子中能站穩在厚實的巨人肩膀上,繼續前進在學術的道路上。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 (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古佳惠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李孟娟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