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24期 2011/01/01出刊/ 半月刊

 

 

專訪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蔡芬芳老師 (續)

【文/姜美榕、傅思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老師未來規畫的研究計畫與方向:
   目前老師提出規劃的研究計畫,多以老師的研究專長與長期關心的議題為主,分別有以下三項:
   新進教師計畫:延續博士論文「性別與族群」相互交錯的研究方向建立一個在地的研究,以桃園縣觀音鄉武威村的廖姓單姓村為研究場域,從廖姓家族女性是否納入祖塔與納入族譜為切入點,作為探討客家女性如何(被)建構的過程。

  客委會計畫:以「德國台灣客家會成員之認同建構」為研究主題,希冀因此能為海外客家研究增添新意,同時讓我們可以注意到客家研究經由比較世界各地的客家族群而彰顯出來的的豐富性。

  國科會計畫:繼續以博士論文研究的德國索勃民族為研究主體,但除了延續過去以「性別與族群」相互交錯為觀察面向之外,還新加上「階級」,期以此三個類別的彼此交織互為影響的過程中探討索勃女性的多重社會位置。

  以上三項計畫,前兩項計畫已經提出並審核中,近期老師將完成國科會計畫之計畫書。

客家研究應如何認定,朝向何種方向發展:
   老師認為關於「認定」客家研究的問題,勢必會因此造成「定義」下出現的限制性問題,而研究本身不應該有議題的限制性。

  當然有些學術研究會被期許重點在一個「大的」、「重要的」社會議題中,以「國家權力」與「族群互動(關係)」來舉例,它們是關乎認識客家族群在台灣位置必不可少的脈絡,因為族群發展與國家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佐以人類學的學科來說明,它並不去認定一些較「細小」,或是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部分之研究是沒有價值的,因為研究分析可以發現其背後的深遠意義與影響,例如「日常生活」議題不僅止於日常生活,而是牽涉或根植於一個或數個廣大的脈絡,可能是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歷史背景、社會脈絡等等。

  老師認為,所有的客家研究都有其重要性及價值存在,同學們在進行研究的時候,重要的是必須要以自己的興趣與關心的議題作為出發點與考量,才能夠盡心努力地去完善自己的研究。

老師的興趣與休閒生活安排:
   老師的日常生活主要仍以教學及各項研究計畫為主,所以能充分自由運用的時間比較有限,目前於每週一及週三17:00~18:30參加中大教職員社團瑜珈課程,平日則以聽音樂來紓解壓力。

  老師喜愛的活動主要是登山,留學返台後曾到訪過苗栗的山區,相較於許多過多人為設計、設施與人潮擁擠的觀光山區來說,老師非常喜歡苗栗當地較天然原始的環境,並且深深感受到人們接近大自然,應該要考慮到對環境、居民、生物的尊重與保護,盡量維持當地的生態與景觀。

授課的觀察與建議:
   老師目前到校任教約兩個月的時間,雖然對於學校事務與學生整體學習狀態尚未完全的熟悉,但仍在師生互動與平日授課時同學的提問中觀察到許多可提供建議、提醒同學們的學業與人生態度:
   學習是累積的過程,並非一蹴可幾:對於觀察力與判斷力的培養,必須由日常生活做起,如此運用在學術方面時,便能具有更多元的觀點,也能對所學習的理論有更透徹的理解,方能尋得解決研究議題的觀點與方法。

  自發性的學習態度:同學們除了老師所指定的必讀教材與建議的方向之外,還需要自發的去擴充資料的蒐集與閱讀、多方面的涉略,加強基礎。因為知識與能力都不是依賴老師所給與,而是同學為自己負責任的一種獲得。

  認識自己:同學們要能夠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認識自己才能夠勇於接受外在的批評與指教,明白自己的缺失、面對挫折的過程,瞭解自己的優點、激勵並改善自己,用正面的態度與確實的行動,建立出真正的自信。

 

攝影時間:2010/11/24
專訪蔡芬芳老師於研究室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 (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古佳惠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李孟娟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