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今年8月中旬動工興建的,嘉義縣客家文化會館,經過4個多月的施工,目前已完成6成左右,工程相當順利,而為了讓客家會館,也能兼具自然生態環境平衡,整個園區,還採用建築基地保水工法,未來將成為中埔鄉綠建築的典範 。
工人抬著一支粗大的黑色塑膠管,往裡面一看整根管子都是洞,原來它是埋在土裡的滲水透氣管,有了它園區的地表水或雨水,就能滲透到地底下涵養水分。
工程負責人 陳忠和:「這是做水土保持,如果有水它就會慢慢消下去。」
中埔鄉公所主任祕書 許彰敏:「我們希望地面上的雨水,能夠滲流到管裡面,然後保留它的地下水層的水分,對於整個基地來講,用這個生態工法來做,對於基地是個好的做法。」
由嘉義中埔金蘭菸葉廠,所改建的嘉義縣客家文化會館,經過4個多月的施工,已逐漸看到園區設計的雛型,完工後可望成為阿里山公路旁,最具有文化特色的觀光景點。
中埔鄉長 李文錦:「到現在已完成6成的進度,預定在明年2月底就能完工。」
嘉義縣客家文化協會理事長 陳柏麟:「會館開館以後,我們就有展演的地方,還有我們可以傳承所有客家的文化,還有我們這邊,阿里山具有特色的文化,國家的觀光景點,希望藉由客家會館,來突顯出我們地方的文化資產。」
雖然看起來整個園區都重新整修,但鄉公所表示,菸葉廠有許多舊有的設計,還是會照原貌保留下來,這樣才不會失去原有的菸葉文化,如果一切順利,明年5月就能正式開館營運。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