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台南地區隨著近幾年客家鄉親的活動漸多,除了台南縣政府在3年前,成立台南縣客家文化會館,今年初落成的台南市客家文化會館,更是讓古都增添客家色彩,未來縣市合併後,客家鄉親只希望現有的文化會館,能夠繼續作為凝聚客家鄉親的聚會場所,讓客家文化在古都傳揚。
舞獅表演炒熱氣氛,台南市客家文化會館在今年一月啟用,讓台南市5萬多人的客家鄉親,有了一個精神寄託,結合多媒體科技,將全台客家聚落的歷史文化,用優美的圖片以及文物展示,台南市客家文化協會,希望將台南市客家文化會館,打造成綜合型的客家文化中心。
而在民國96年,台南縣新營市一群客家鄉親,已經向台南縣政府爭取到占地50坪的會館,目前除了擺放客家先民的文物,也將場地作為客家文化研習之用,同時聯絡鄉親情感。
台南縣客家文化協會理事長 張永清:「因為我們台南縣一直都沒有,大家都知道,一直都沒有客家村莊、沒有客家村莊,我們96年的時候就開始,台南縣政府教育局有鄉土語言,裡面有客家組,才開始推廣客家教育。」
但是台南縣客家協會則憂心,未來兩個文化會館的命運,若是隨著縣市合併而成為同一機構,原本屬於台南縣客家鄉親的聚會空間,恐怕會被壓縮,對此台南市客家文化協會,則提出了分別運作、合作聯盟的解決方式。
台南市客家文化協會理事長 溫彩棠:「原來縣文化協會、文化團體、市的旅南團體,不是說合併起來,而是兩邊一起合作,像縣的國樂團很好,我這邊是八音,全部都在發揚客家文化,所以說在這樣的基礎,不是說,站在合併的立場,力量要更大。」
由於台南縣市沒有客家聚落,目前台南縣市客家事務,多半分屬於縣市政府的2級單位,未來合併以後,大台南市13萬的客家人口,由民族委員會負責,台南縣、市客家文化協會,異口同聲的表示,雖然台南市的客家人占少數,但近幾年舉辦的客家活動,獲得非客族群的熱烈迴響,希望能將客家文化在非客聚落扎根,讓古都綻放客家之美。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