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盈滋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現代的外國人要認識客家文化相較於過去可能是容易很多,客家人也有跟多的機會跟介面來推廣自己的文化,過去呢?從前的外國人要如何認識客家文化,這恐怕是困難重重,十分不易,特別是語言,在英語成為我們重視的語言之前,要如何學習異國的文化。
位於新竹縣湖口鄉的大窩口促進會,在整理湖口天主堂的過程之中發現了一本英客字典,這本字典是由已故滿思謙神父所編,當時飄洋過海來台傳教,為了傳教籌資興建了湖口天主堂,在傳教期間,為了讓更多外籍朋友學習客家文化,後帶領吉愛慈、梁木森、陳俊茂、邱金漳等編輯群,歷時二年,於一九五八年完成,一九五九年由光啟出版社出版「英客字典」(English Hakka Dictionary)一書,可以說為了在客家地區傳教下了非常大的工夫,特別是客家社會對於祭祖的神聖、慎重的觀念,以及對於傳統性仰推崇性,要將天主教這樣的宗教推向客家庄,想必是費了很大的心力,才能得到一定的認同。
由滿思謙神父等編輯群編撰的「英客字典」,內容充實、索引簡易,這本字典以四縣客家話為發音基準,使用羅馬拼音,加上海陸客家話,在國內大部份的客家庄皆可通行,對於來台的傳教士和外籍人士而言,也是一本極好學習客語的工具書,對於當時傳教的幫助,想必是加了不少分,而滿神父這樣的用心,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