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22期 2010/12/01出刊/ 半月刊

 

 

跨領域的刺激學習:《時間簡史》分享

【文/羅郁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身為一個從高中即沒再好好上過一堂自然科的文組學生,一開始捧著這本《時間簡史》時,心情是忐忑不安的,不知道自己在閱讀文字的同時,是否能真正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涵,但作者霍金提到這樣的一段話,撫平我緊張膽怯的心情:「也許他們不能理解所讀的每一處細節,如果他們真能的話,就也已經有資格開始攻讀理論物理的博士學位了。」於是我帶著沒有要攻讀物理博士學位,或是要拿諾貝爾獎的輕鬆,但不隨便的態度,開始一窥奧妙的自然科學世界。

  《時間簡史》並不是唯一一本在探討宇宙和黑洞的書,由於這神秘的主題本身已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故坊間可以找到大量類似的書,但霍金卻能脫穎而出,奪下「曠世鉅作」的稱號,我個人覺得他「親民」的寫作手法,是贏得大家芳心的主要原因。整本書裡看不見科學家大量使用專有名詞的傲氣,取而代之的是近似「故事書」的分享,他幽默謙稱道,是因為他知道:每放一個方程,都會使書的銷售減半。故決定不使用任何方程。我很欣賞他以同理心服務世人的仁慈,使像我這樣「理工絕緣體」的女生也能獲得「知」的權利,且科學的思維也打開我對事物的新見解。

  十九世紀科學家利用化學反應找出了最小的單位:原子。一度使人們以為,從前亞里斯多德所提出的:物質可被無限分割的說法,遭到了推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專家又發現原本以為是最基本的粒子,竟還是由更小的粒子所組成,多數的人甚至覺得,如果我們用更高的能量,勢必很有可能會發現比更小的粒子再更小的粒子。

  於是我明白,其實任何事都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就算現今不管做了多少回實驗,其結果都和某理論相符,可是我們永遠不能妄斷下一次的結果會不會和它矛盾。悲觀的人也許會認為,花幾千年的時間,追尋一個自以為正確,然實際錯誤的答案,是人類的悲哀,但當我發現我們眼前便捷的電子時代,有許多帶領我們進入未來的新科技,就是出自於某些被歸類為失敗的試驗,或許結果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過程中人類體悟了什麼?

  瞬息萬變的宇宙,我們此刻所接受到它的訊息,都是遠自好幾百萬年前的遠星系所發出的,我們無法得知這一秒發生在宇宙更遠地方的事,簡言之:當我們「正在」看宇宙時,我們看到的不是「現在」,而是它的「過去」。

  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似乎和我們所受的填鴨式教育相違背,但也因為有個不受侷限的框架,人類得以發揮其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不是空談。我也相信「懷疑」和「好奇」的不確定感,提醒著我們要謙卑,不可自詡為「標準」目空一切。

  遠古時期大多數的人們,便是個很好的警惕例子,堅信「地球即宇宙,宇宙即地球」的他們,完全無法接受其他不同的說法,反而迫害他們口中的「異議份子」,使當時的人不大敢提出異於他人的想法,這樣狂妄的手法,不知扼殺了多少天才?多少偉大的遠見啊?這樣的情形誠如霍金所說:傳統利用宗教解釋這些超自然問題,即暴露了人類當時有限的理解。

  天才愛因斯坦在研究廣義相對論時,為了得到一個穩定的地球模型,曾自信地將宇宙常數引進理論中,於是霍金評論道:「可見宇宙演化的觀念,並不是產生於天才的腦中。」我想其中原因也是和有些過份的自信有關吧!如愛因斯坦這般的偉人,都有可能在不夠「懷疑」自己、太過「肯定」自己的情況下,錯失一次偉大的發現。不過瞬間腦中閃過令我會心一笑的想法,也許我也沒什麼資格,可以直接評論愛因斯坦究竟是對、是錯?前一分鐘還在說:「事情沒有絕對的對或錯」的我,竟然自我矛盾的批評了起來,看來我這乳臭未乾的小鬼,又有一個 該好好學習的地方了。

  看完這本書,其實心情非常的激動,因為覺得自己完成了一項很特別的任務,雖然作者已用簡易的文字解釋科學的東西,但我每個章節還是看了至少四遍,才略懂裡面內容所要表達的意思。在看的同時,心中也漾起陣陣特別的漣漪,透過霍金的文字,我好像真的搭上了太空梭,被送到浩瀚無垠的宇宙裡,悠遊於其中的滋味,真是筆墨難盡。

  遂而我悟解出,我的學習不應只侷限在較易上手的人文學科,若多嘗試唸些跨領域的書籍,我的閱讀將會更均衡、更營養,從中我更可以擦出新的創意、心的感動。這是一場大開我眼界的知識之旅,未來我會再練習挑戰我的弱項,發現自己也不是真的「弱」,只是沒去涉獵罷了!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每一項科學的突破,都需要好幾年,甚至是世紀之長,我應要懂得好好善用資源,也許我還能發現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就像我這次獲得的一樣。

 

▲BACK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 (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古佳惠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李孟娟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