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孟娟、黃曉君(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今天很榮幸的訪問到三峽客家文化協會副理事長周文燕小姐,三峽客家文化協會成立至今不到三年多的時間,便在三峽地區擁有2百多位的會員,並且受到居民的歡迎與參與,副理事長認為他們擁有許多會員與受人們喜愛,最重要的是協會不排除非客家人的加入,協會的成立最主要為客家文化的傳承而成立,只要是喜歡客家文化的朋友,都十分歡迎他們的加入,因此比起許多限定為「客屬會」的社團容易加入,三峽文化協會的理事長從事幼兒教育,副理事長感概的說,我是客家人,我嫁的先生不是客家人,這樣我的孩子不是客家人,與父母親在互動的時候,小孩子因為環境結構都沒有辦法講客語,他們一直在講國語,久而久之忘卻了母語之美,因為自己是一直在客家的環境下成長,客語能十分流暢,可是我的小孩子中間就會有斷層,可是我得先生可能是外省人,所以我的孩子就不會講,會變成這樣子,但我也不希望客家變成這樣子就斷掉了,所以一定要經由傳承客家文化,將客家母語由小開始培養起,所以我們的幼稚園搭配客語教學成為客語學校,於是將協會的理念帶入教育之中,副理事長認為客家文化的學習與傳承須要由小開始,創造客語學習環境,讓小朋友自由自在地在自然的環境下學習,並且在學習之中獲得成長與興趣,並帶他們參與各種比賽在這之中獲取對己身文化的自信,更加願意學習客語,透過創新的改良樂器與參與政府有趣的踩街活動,讓小朋友在有趣又好玩的活動下,讓客家文化傳承下去,經由此次的訪談,十分感謝周文燕小姐,讓我看到客家文化創新的表現方式,也理解了客家文化往下扎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