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早期農業社會的男女婚嫁大都是靠媒妁之言,男女雙方往往婚前從未謀面,還必須遵從一大堆禮俗,尤其是客家人的結婚禮俗更是繁雜,花蓮縣吉安鄉特地舉辦客家婚禮研習,讓鄉親瞭解早期婚禮的種種禮數,讓人覺得早期的婚禮,既隆重卻也相當折騰新人。
擔任媒人非常有經驗的徐秋菊老師,以生動有趣的口吻講述著過去客家人的傳統結婚禮俗,讓學員們都感到非常有趣而且好笑,徐老師指出由於過去客家族群非常保守,女兒出嫁就像潑出去的水,有的連女兒已經嫁出去20年,卻都不知道女兒在婆家過得好不好。
講師 徐秋菊:「我媽媽在我兒子,要當兵的前2天,我說媽,妳的孫子都要當兵了,妳還沒有來過我家。」
徐老師指出,由於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帶有著濃厚的古代風氣,迎娶新娘的儀式完全遵照古禮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六禮,來到台灣之後六禮雖然簡化為納采、問名、過聘和于歸等四禮,儘管規矩減少,不過結婚當天對新人來說還是很不方便。
講師 徐秋菊:「(結婚時)客家人會準備尿桶,用木頭做成的尿桶,還有一個矮凳子和一個肥皂盒,意思是說,嫁過來以後就要慢慢的坐在矮凳子上洗衣服,就是說娶一個很賢淑的媳婦。」
這場客家傳統婚禮研習是吉安鄉客家文化節的熱身活動,儘管工商社會的婚禮一切從簡,主辦單位還是希望透過研習,能讓鄉親們瞭解過去種種的傳統文化,也讓過去的習俗不至於完全消失。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