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20期 2010/11/01出刊/ 半月刊

 

 

關於李如龍教授專題系列演講之彙整與心得(之一)

【文╱申佩芝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本文就歷時性和共時性角度探究「客家方言的形成與分布」,不僅從名稱而言,亦從地理層面而言,客家方言與客家話究竟隱藏何種秘密,隱含何種關聯,在下文都將逐一陳述。

關於客家話的論述早已成千上百,如伯樂帶領千里馬一起航向學術坦途,客家話與客語究竟有何分野,這不僅是意識形態的問題,也牽涉到個人主觀的感知與認知問題。如是說並非全然抹滅客家話與客語之間的關係,而是試圖釐清客家話與客語的分野。

  換言之,客家話與客語存在著意識形態之關聯,原因在於「客」字附屬其言、語及話,而「家」字更為其增添了些許神秘色彩,「客家」合一而論,豈不成了共組形式的意識問題。何以言共組形式﹖實是由於「客」與「家」更生一派,更成一家,彼此分工合作。隨即切換場境,賦予了客民族一方純淨的濘土。「客」活化了語言,「家」生動了語境。以下不將重心置於客語,而將重心置於「客家話」,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壹、客家話的名稱
   有些地區稱「客家話」為「麻介話」,又有些地方稱其為「新民話」和「客籍話」,此外,也有稱其為「懷遠話」和「河源聲」者。「新民話」和「客籍話」是指新來的居民所述之語,而「懷遠話」和「河源聲」是以居住地命名之。據學者調查,「客家話」還有稱「廣東話」者,然而,筆者認為客家話就某一層面而言,可歸屬於族群或民族意識的變體,言「客家」即表社會意涵,而「客家話」雖然僅附加語綴(詞綴),但是此字精得很,不言「客家語」,而言「客家話」,不僅能媲美於其他地區的話語,化成其聲,形諸紙本,彙智書卷,也在無形中賦予閱聽者無限想像的空間,無疑將語言價值提升,形成一絕妙境界。

貳、客家話的地理分布
   就講者所言,客家話主要分布於我國的八個省區(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福建省、台灣省、江西省、海南省、湖南省、四川省),兩百多個縣市。其中以廣東省中部、東部地區,福建省西部地區,江西省南部地區的客家人居住地分布得較為集約,使得該地有許多純客家話縣。

  就地域性而言,這兩百多個客家話分布區,或相連,或分散。分布比較集中的客家話區,按省區依其語音特點分為若干片。分布比較零散的客家話,如廣東省東南部、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福建省中部、湖南省和四川省都不分片。分布比較集中的客家區可以分為九片。其中四片在廣東省,一片在廣東、台灣兩省,一片在福建省,一片在江西省,兩片跨江西、湖南兩省。

  上述主要就境內而言,下述聚焦於另處,即將針對海外講習客語者作一鳥瞰。諸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婆羅洲、毛里求斯、法屬留尼旺(印度洋西部)、大溪地(太平洋中部)以及歐洲、美洲、非洲等地的華僑、華裔等即為數例。或許,尚有些許未被發掘之地講述該語,此有待後人悉心體現。

 

▲BACK

◆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古佳惠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李孟娟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