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20期 2010/11/01出刊/ 半月刊

 

 

發展與關懷

【文/林恩銘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由於都市化、工業化的發達,農村人口外移嚴重、農村人口老年化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且這樣的狀況在台灣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然而,相關的政府部門也注意到了這樣的問題,也積極的想改善,尋找出解決之道,但始終都看不出成效。

  農村在眾人的心中,是個有人情味的地方,是婆婆媽媽閒聊話家常的地方,是小朋友嬉戲玩樂的地方,是個左鄰右舍皆像是親戚朋友的大家庭。然而,從政府的思維來看,農村好像只是另一個創造經濟的新興場域,都市發展需要廣大的腹地時,將農村視為理所當然的解決之道,蠻橫的開發原本純樸的農村,工業用地不敷使用時,也是如此,對於孕育全國人民生計的農村欲求不滿。

  農村是農民賴以為生的地方,農民也希望樂見於農村可以有欣欣向榮的光景,但並不希望藉由轉變農村的本質而得到這樣的願望。政府的思維總是認為只要積極的開發、積極的建設,人們自然會回到農村,自然會使得青年學子回到農村發展,然而,我們從早期推動的社區營造、文創產業以及農村再生條例來看,立意雖好,但,都市還是有吸引人們的地方,並不會因為幾條法案就可以讓人們回流到農村。

  農村是個需要愛和關懷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農村最大的資產,政府的思維應該要正視人口老化、人口外移的問題,並且結合農村的本質來做整體的規劃,以關懷弱勢、發展社會福利才是農村比較需要的方向。將經濟發展挹注到農村,雖然會使得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回到農村工作,會替農村帶來觀光客,替農村帶來龐大商機,但原本弱勢的老人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表面上可能以為家中的年輕人回到農村,就可以解決老年人的問題,但年輕人為了生計還是積極的從事自己的工作,老年人還是被閒置在家中,還是無人陪伴、無人照顧。

  以筆者觀察的經驗來看,有人陪伴的老年人與無人關心的老年人相比,前者所表現出來的心態是樂觀、開朗的,生活上過的多采多姿而且較長壽;後者就比較自怨自艾,每天悶悶不樂,總是把年歲已盡掛在嘴邊,然而,這樣的老年人也真的不長壽。老年人其實是大家的珍寶,他們可以傳承許多經驗讓後輩受益良多,老年人其實要的不多,就只是一份關懷、一份重視、一份尊嚴而已,若我們在發展農村的同時,一併重視長期生活在農村的老年人,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與照顧,相信他們會得到無限的平安與喜樂,且可以樂在生活,樂在享受生活。

 

▲BACK

◆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古佳惠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李孟娟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