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20期 2010/11/01出刊/ 半月刊

 

 

文化經濟學

【文/陳鈺婷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價值是一個社會建構的現象,價值或價格的決定不能脫離社會脈絡而獨立,因其決定過程是由此而產生。價格最多只是價值的指標,不能算是價值的量度,價格理論是經濟學價值理論的一種論述,而不能取代它。

文化商品與服務的經濟評價→許多文化商品與服務實際上是混合商品,同時具有私有財與公共財的特性。(一幅畫其私有財屬於畫家,公共利益給歷史學家、藝術愛好者)

私有文化商品的個人消費→價格只是一個有所限制的指標,代表著市場私有文化商品的經濟價值;一部份是因用價格來衡量任何經濟商品的價值都有所缺點,另一部份是因文化商品及服務本身的額外特徵。

  市場價格可以當作文化商品經濟價值的一種指標,為了便於衡量,市場交易資料的使用是相當普遍且被廣為採納的。

文化價值→價值形成於道德及社會領域裡,而其可能會干涉我們理解及領受快樂的準則。以往一致性與規律性是文化價值的核心,而新的方法論已對這種傳統理想造成挑戰,相對主義取代了絕對主義。文化價值的特徵包括:美學價值、精神價值、社會價值、歷史價值、象徵價值,真實價值。當代文化價值理論潛藏危機,但並不能阻止我們試圖以更明確的方式去闡述文化價值的意義及其組成成分。

※經濟價值能否包含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代表著不同的概念,在探討文化商品與服務的計價時必須分別開來。

  當我們在界定文化商品時,視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為不同存在確有其必要,這兩者對於我們理解商品價值而言具有不同的重要性。然而,在一些案例中,這兩者的關係會是負向的。Ex:古典音樂、電視肥皂劇

以美術館為例
經濟價值主要來自於建築物及館藏的資產價值,及這些資產所提供的服務。→私有物品服務最主要的是參觀者消費經驗的直接價值。
→美術館提供的集體利益中,最明顯的就是由全世界眾美術館所帶來的普遍公眾利益。Ex:帶給公眾關於藝術、文化與社會方面的討論。美術館本身激勵了專業和業餘藝術家的創作。人們感受到美術館留給後世遺產價值…等等。

文化價值來自於藝術品所含的文化價值(藉由藝術作品展示,美術館有助於文化價值之形成),另一是美術館之所以為美術館的文化價值《源自於美術館在個人經驗中與社會經驗中的位置。Ex:培養共有價值感(屬於平等主義式的接近藝術方式)》。→未來方向在經濟價值方面,由於有共通的評價基礎存在,不同的成分到最後可以整合起來。而在文化價值方面,由於沒有量化方法的存在,價值的諸多判斷如何綜合來表示仍為一難題。

什麼是文化資本?
→文化資本定義為一種資產,它除了擁有經濟價值外,還內含、儲藏或提供文化價值。《有形的(建築物、場所、藝術品)&無形的文化價值(像是公共財特性的音樂、文學)》。

※從文化資本的脈絡來看一棟歷史建築。經濟價值可能僅來自於建築之物質存在,與文化價值無關。但此資產的經濟價值也很可能會因其文化價值而有所增加。

  根據布赫迪厄所言,人們有能力獲取社會上的高等文化,那麼他們就擁有文化資本,此種文化資本有三種狀態:內化狀態、客觀化狀態以及制度化狀態。其中內化所發展的文化資本非常接近經濟中人力資本概念。Ex:以Richard檢驗哈佛畢業生在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方面所表現的效果時,他以文化資本來表示各種不同的知識與技術形式,而以社會資本來表示認識了對的人、有好的人際關係等,結果顯示其與人力資本幾乎完全一致。有形的文化資本在某些方面與自然資源類似:自然資源來自於大自然餽贈,文化資本來自於人類的創意活動。其次,自然生態體系的功能在於維持大自然的平衡,而文化生態體系的功能則是維持人類文明的文化生活及活力。最後,多樣性的概念對兩者而言相當重要。因為兩者皆為無價的!評價存量就變得相當危險。永續性在文化資本的應用方面,確認了六項定義永續性的原則或判準:物質與非物質的福利、跨代公平與效率、代內公平、維持多樣性、預警原則、保存文化體系與承認相互依存。

文化與經濟表現→就群體而言,文化影響經濟結果的方式可歸納為三類:文化會影響經濟效率、文化會影響公平、文化會影響甚至決定群體欲追求的經濟或社會目標。文化對於個體行為的影響將會呈現出集體的結果。人類成為發展的目標與手段並非孤立存在。他們以多種方式互動,而互動所發生的架構正式由其文化所提供–他們的共有信仰、價值、語言、傳統等。將經濟與文化並置的手段乃是回歸到價值創造的基本概念上,其中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的創造可視為發展過程的結果,此時,人們對物質商品的欲求,將會被人們對文化更深層的渴望所填補。

 

※文化發展中的明顯角色將是理論範例產生轉變的證據。同時我們亦提到,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的差異有助於釐清在發展過程中創造的各種價值之本質。

 

▲BACK

◆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古佳惠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李孟娟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