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吉媚 (南京大學人類所研二生)】
我來到中央大學已經40天了。
初來乍到,總是要小心留意言行舉止,雖不似林黛玉那樣“唯恐被人恥笑了去”,但以我這莽撞性格,千萬別生出什么事來(果然,不久我就因為忘帶鑰匙跟阿姨借了幾次,阿姨讓我做好去勞動的準備……)。無論怎樣,一開口講話,我這個“大陸人”總是很容易被認出來。這時,作為“他者”的我,必然會得到一番關注,通常對方會和善地詢問:“你習慣我們這嗎?你們那會……嗎?”我一一作答。然后聽對方和同伴說:“哦對,他們那……”
就這樣的“你們”、“我們”、“他們”一來一往,如若用我學到的專業理論解釋,似乎必須存在一個“他者”,方能凸顯自我;文化的邊界常常是模糊的,而只有在“沖突”(這里,只要“不同”相遇都可包含在沖突之內)發生時才慢慢確定。我不怕被排除在“我們”之外,也不怕被當成“他者”,因為這是我了解我現在生活在其中的臺灣的開始啊!
很幸運,這里的一切都讓我歡心。我在中大的生活節奏很慢,慶幸住在能夠聽到鐘聲的宿舍。縱是刮風大雨天,聽到渾厚悠揚的“叮當”聲,也覺得安心。沒有失序的驚慌、也沒有孤單的落寞。大抵,還是因為這雷打不動的鐘聲總會在固定的時候響起,一副誰都不能阻礙生活繼續的模樣。甚是可愛。
時間永遠不會被誰任意操控,也不會倒流——我將珍惜這段時光。(2010年10月20日)
作者簡介:廖吉媚,交換生;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研究所2009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