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筱茜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劉明猷先生,一九五四年生,苗栗縣公館鄉人。曾服公職共二十六年,歷任助理秘書、管理師、副組長、課員、課長等職,現已退休,目前為國小客語增置教師,服務於客語教學暨客家相關藝術、文化等活動,並於近幾年順利取得97年客語中高級認證及99年客語薪傳師等資格認定,可說是一位積極認真、付出己力,實質為客家做事的第一線教育文化工作者。
對於客家文化之保存及傳承、推廣,劉先生不斷地闡述宣揚,就是「去做」,並且強調不因一般大眾亦或菁英之身份分層限制,而有所為或有所不為。問起他個人截至目前所認為的實際作為,他自信的說:「親上最前線,從幼稚園、小學做起,實際擔任客語教學,授課服務於苗栗縣各學校單位」。劉先生的確每週花不少精力及時間,奔波於苗栗縣各鄉鎮之國小做客語教學的服務,在訪談中劉先生更表示「深感客語在整個語文大環境的相對弱勢與危機,唯有盡全力實際作為、認真去做,哪怕一個班每週僅四十分鐘一堂課,若沒有這堂課將會更糟,有了這門課雖未必能起死回生,但總歸是我們在做最基本的保存、傳承、推廣等文化使命。」針對於此,不難看出劉先生循循善誘的用心,及語重心長之督促警惕。
訪談過程中,劉先生亦道出對目前客家發展現況及客家語言使用之觀點看法,其個人認為「語言的使用與流傳,最自然的方式是在文化上、在生活上,綜觀現況,勢必隨地域性(居住族群)、城鄉性(都市與村莊)之差異而有所大不同,到底是政策影響語言的流通?還是語言的大量流通而影響決策呢?抑或兼而有之?」就其個人客家語語傳經驗來說,在平時家居生活中,能頻繁使用客語溝通及生長在所謂之「客語家庭」的機會,已逐漸減少許多,若想透過學校之課堂授課加以拯救,可說力道有限;但倘若不做,更可能因此淪陷消失!因此,劉先生感慨的接著說:「個人忝為客語薪傳師,除課堂上把握學生對客語「聽」與「說」的能力培養之外,便已渾身使勁,更遑論「讀」與「寫」的能力訓練,慚愧慚愧但問心無愧,大環境如此,那其他大多數的客語薪傳師,又如何辦到的呢?抑或先取得證照其它的再說。」可見劉先生對於大體制下之無奈有感於心。
最後,身為客家教育文化第一線工作者的劉先生,希冀給予客家莘莘學子及各地有著客家血統、具客家身份的客家人之期許及建議為:「先不要瞧不起自己,再則看重自己,多使用自己的母語發聲,勇敢地、大聲地講出來,我是客家人、我是苗栗人、我講的是客語北四縣腔、也就是我祖先流傳下來、我爸爸媽媽所教我的第一語言,這樣夠神氣吧!」建議方面只有堅定的一句話:『客家人的覺醒,永遠優先於各種政策的推行與技術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