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18期 2010/10/01出刊/ 半月刊

 

 

「恁久好無」

【文/曾筱茜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從去年底開始,有否發現電視廣告中出現一系列客家宣傳廣告,以類似愛情偶像劇的拍攝手法,讓年輕族群的目光也能多做停留,其中描述一個率真的大男孩,戀上一個溫柔鄰家的客家女孩,兩個來自不同文化的戀人邂逅,從認識、戀愛、求婚到婚後生活。這是一支十集的宣傳廣告,從主軸「客家 好親近」概念出發,由客家委員會監製,並為電影一八九五導演指導,男主角為吳念真的兒子吳定謙主演,女主角則為新秀陳靖婕擔綱演出,每支廣告中皆有招牌主打Slogan「恁久好無」的客家家常招呼語貫穿,恰如其分呼應「客家 好親近」之意象。溫馨浪漫的情節編排,更不時出現令人會心一笑的深刻鏡頭,多支廣告中亦帶出了深具台灣客家文化的景點觀光體驗風情,例如:竹北的新瓦屋、三峽的客家文化園區,以及客家的風俗民情與飲食文化等,畫面對話中皆能畫龍點睛式傳達。客閩文化差異的考驗,其呈現更加突顯由分而合的詼諧動人過程,至今仍不斷強力放送中。

  從上不難發現作為第四權的媒體傳播,公眾視聽的力量不容小覷,隱形文化意識的潛移默化,可作為文化傳播及推廣的重要推手;其後亦可注意到台灣人民對於本土意識觀感其轉變過程。任何社會都有本土化意識,在台灣本土意識的茁壯,不論哪個族群或地域,可說應是理所當然的。有句話說「日久他鄉是故鄉」,就客家族群來說,近年來台灣各縣市地區的客家人,持續在進行將客家在地化的動作,希冀有一客家在地新格局,或可說是一種客家新風貌。就以台北地區而言,今日居住在台北的客家人,大致來自於台灣其他客家人聚集的鄉鎮,如北部桃、竹、苗、中部的台中、南部的六堆等客家大本營,「台北客家」的形成歷程,從民國初的閩粵移民,至今日因都市化吸入其他客家鄉鎮的移民們,已試圖定位新的客家在地視野。

  「各位旅客,莫毋記得隨身个行旅。承蒙你,恁仔細!」火車、捷運裡總播放著親切的客家問候語,各地政府及單位持續努力健全有形、無形的在地客家文化,我想在地化的重點,莫過於期望能宏觀世界和客家主流接軌,更透過認同融合,將異質文化調和並創新精進,達到和諧之狀態。


參考並推薦網站:http://www.ihakka.net/tv/content.html 客家 好親近

 

▲BACK

◆ 贊助單位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古佳惠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李孟娟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