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16期 2010/09/01出刊/ 半月刊

 

 

參與2010年“走進客家社會:田野調查實作研習營”心得感想

【文╱黃鉯玲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這次很幸運的能夠參與廣東嘉應學院舉辦的2010年“走進客家社會:田野調查實作研習營”,抱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前往,希望能夠看到與學習到與台灣不同的客家文化。

  研習營共計五天,扣除前後的交通時間,只剩下三天不到的行程,心裡想著既然都來到這兒了,一定要好好看看才行!第一天前往的是河源市龍川縣,去看了一座古城—大成殿,是清朝時為國家培養人才與供奉孔子的地方,裡面的建築都還保留最原始的樣貌,包括石柱與雕刻都是清朝時保留下來的,裡面還掛著清朝歷代皇帝所賜的匾額,現在這座建築物已成為祭祀孔子的主要場所。接著去看了非常多的各姓宗祠,有曾氏宗祠、黃氏宗祠、駱氏宗祠…等等,還去看了南越王廟;後來又前往了〝九廳十八井的圍龍屋〞,果然名不虛傳,有著非常大的規模,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南華又盧〞是另一座圍龍屋,規模較小,但也有十廳九井這麼大。第一天行程結束,看到了很多古建築,動輒上百年,帶給我非常大的震撼。

  第二天去的是大埔縣。上午也是去看了很多姓氏宗祠,有石鼓與沒有石鼓、台階的段數、門檻的高低,都代表著官階的不同、地位的不同,有些建築物當中還保留著真金的雕刻,可以想見當時官宦人家的富麗堂皇。下午去的是〝泰安樓〞,非常大規模的土樓建築,在裡面還看見住在那邊的老人家,他說以前有數百戶人家,現在剩下七戶七個人,也就是一戶只剩一個人了!因為經濟的發展,人口外移到都市的情況非常嚴重,住在土樓內的都是老年人,若是有什麼事根本無人可喊也沒有人可以幫忙,真是令人感嘆。

  最後去了客家大縣—梅縣。首先去的是仁厚溫公祠,是一座大型的圍龍屋,特別看到的是裡面的化胎與五行石,還有一對巨型鐵蘇,擁有450多年的歷史,上面寫著是仁厚溫公祠第十一世祖妣親手栽種的!接著去了梅江口,當時繁華的港口貿易還留下些許痕跡,走在當時最繁華的街道上,不免有回到當代的感覺,是所有景點中我最喜歡的一點。最後去了客家博物館,老師說客家博物館沒什麼特別的,特別的就只是它叫客家博物館;但在裡面還是看到了很多關於客家的文物與客家歷史介紹。

  經過三天的參訪,去的時候正好天氣不好,一直到最後一天才放晴。在這當中看到了很多在台灣見不到的大規模古建築,還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也吃到當地的客家美食,就是口味重了點,還有當地的特殊口味讓我有點吃不消之外,整個行程下來算是學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希望以後有機會還能再去看看不同的客家風情!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