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16期 2010/09/01出刊/ 半月刊

 

 

2010屋下坐料田調心得

【文╱林恩銘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六堆田調,一直被視為好像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距離學校來說路途遙遠,且所上的人幾乎對於六堆地區都不太熟悉,除非是六堆地區的學生或者是長期南北奔波的翰璧老師較熟悉之外,幾乎沒有人熟悉六堆地區。而今年度的迎新田調活動恰逢輪到我們班(98級)舉辦,大家推舉我當總召,我只好往自己熟悉的六堆地區規劃行程,並且趁機將六堆地區的客家文化拿來與大家所熟知的北部客家文化來做比較,建立一個南北的客家文化交流的機會。

  對於居住在六堆的我來說,本來自以為自己對於六堆文化很熟悉,但在籌備的過程中漸漸的發現,原來我對於六堆客家文化也是一知半解。例如左堆的發展我幾乎是第一次聽到,第一次接觸那樣的歷史背景,原來佳冬地區的發展跟蕭家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在活動的進行中,我們去看了兩地不在計畫內的地方:鹿寮范家古厝以及內埔的李氏宗祠,還好有當地的人士帶領,我們才可以看到隱藏在聚落中的古蹟建築,而且不輸一般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定古蹟。

  而在所有參觀、田調的過程中,使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莫過於曾屋夥房的圍龍屋建築,並不是因為建築保存的完整、雄偉而讓我印象深刻,而是該建築讓我覺得很感慨而使我印象深刻。會規劃這個景點是因為在一本專門介紹六堆客家地區的書中看到的,書中所拍攝的照片是多麼的壯觀,就真的像是一圈一圈的圍著的伙房建築,是難得一見的特色建築,所以就想要介紹給大家認識,並且自己也有機會一窺究竟,也可以藉此機會了解這樣一個圍龍屋建造的時空背景。

  但實際去參觀的時候,卻大失所望,首先迎接我們的是改建過的門樓,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古色古香的風味,進到屋內一看,有一大半的建築都已經變成斷垣殘壁,屋主沒有特別保存與整修,就任由其荒廢。雖然裡面還有一部分有人居住,但荒廢的地方也不少,很感慨我們所看到的照片也是最近十幾年所拍的照片,但短短的時間沒有整修與保存,很有價值的古蹟就如此荒廢,由此可知古蹟維護是多麼的不容易,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與物力,才能夠妥善的保存。

  相較於去年的田調活動去參觀北部的客家文化,南北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北部的古蹟都經過古蹟維護,已經整修得美輪美奐,失去了古蹟最古樸的感覺,而南部的古蹟仍然保留其原貌,甚至有許多幾乎都是沒有整修過的痕跡,到底該慶幸他還未被整修而失去古色古香的感覺?還是要擔心沒有人關注這樣的古蹟維護呢?這也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問題。

  此次的田調活動,總會擔心籌備的不夠完善、規劃的景點不夠吸引人、學不到應學到的東西,但在活動的過程中,看到學弟妹們很用新的投入田調的過程中,很認真的去完成我們給予的任務,看他們認真的向受訪者請教問題,很用心的寫筆記、想問題,就覺得很欣慰,而且從學弟妹們晚會中所分享的田調內容,可以知道他們有所收穫,就可以了解到我們的活動是成功的,這樣對於我們的田調籌備就是最大的安慰。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