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16期 2010/09/01出刊/ 半月刊

 

 

客河洛建築有客味 認識六堆「夥房」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在美濃南隆地,我們看到在客家庄生活的河洛人,因為環境因素改變生活習慣,但居住的空間大多保留部分傳統的客家建築型式,究竟南部六堆地區的「夥房」長得怎麼樣?我們帶您一塊了解。

  在南部夥房的正身與橫屋交接處,都會有「轉溝」設計,它最主要的功能是讓屋頂的雨水能夠順利排放,這種在廊下正上方的斜向接合處的設計,是六堆地區夥房很大的特色。

  美濃鎮民 陳秀彩:「這個屋子的兩邊左右都勾轉起來,溝水就從磚瓦中間兩側分開來,兩邊都有,祖堂看起來相當雄偉,這個轉溝不止在前方,連後方也有轉溝,非常難做、很費工。」

  走進夥房的正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神祖牌上一排一排的祖先名,對於客家人而言,上一輩祖先的開山打林、咬薑啜醋,才能換得這一輩人的安居樂業,而恭敬地把祖先名放在牌位上供奉,是隨時告誡後代子孫、要飲水思源不忘本。

  文史工作者 蕭盛和:「「祖在堂、神在廟」,神明應該在廟裡奉祀,祖先才有在自己祖堂奉祀,所以一般正統客家人,祖堂就不會放神像,就用一個「壽」的大字,(祖宗桌)前放一個祖宗牌,這就是客家人和河洛人,最大的差別。」

  美濃鎮民 陳秀彩:「你再怎麼行,也是要念上,你有這個房子住,沒有人是一出生就有房屋住,還是我父親或是我祖父、曾祖父所興建的,他去世了當然就要念上,看不到了就要予以紀念,我的大哥去世了,就將(紅紙)剪開來受大家參拜,把它當成我們的祖先一樣,太太去世的也是一樣,成為陳家的祖婆。」

  在祖堂內最高棟梁下的,兩邊寫對聯是南部夥房的一大特色,過去台灣客家人,大多來自海峽對岸的原鄉,這一段超過200年以上的遷徙歷史,來台的後輩子孫都把它註記在棟對中。

  文史工作者 蕭盛和:「一進來看這個棟對,就可以了解這個家族,還是從什麼地方發跡,從什麼地方遷移到台灣,也會將祖先的大名,在棟對中顯示就是說開基祖的名字,可以看得到也會把自己家族,有什麼光榮的事蹟,在棟對中顯示。」

  「頭風水、二屋場」,講求風水的客家人,會在正廳後方興建一塊半圓形隆起的土坯,「化胎」,是「化育胎兒」的意思,而這塊「化胎」有如宅院的靠山,除了代表根基穩固,也是家族女性接受天地靈氣,孕育後代子孫的重要寶地。

  美濃鎮民 陳秀彩:「從前的人就講說,妳的肚子怎麼會這麼好,財丁兩旺,生了一個狀元、榜眼、探花,就是妳肚子的胎位好,才能夠出得了這麼好的子孫。」

  一塊磚、一塊瓦都是上一輩人辛苦堆砌而成,在每一塊磚瓦背後都蘊含祖先所留下的文化精神與生活智慧,下次來到六堆客家聚落,不妨放慢腳步,從中觀察客家夥房所呈現的建築義涵。

 

資料來源: 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