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14期 2010/08/01出刊/ 半月刊

 

 

《圍不住的圍龍屋—記一個客家宗族的復甦》讀後感

【文╱朱慧怡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本書主要是在探討廣東省梅縣丙村鎮一客家溫姓宗族的變化。這個宗族主要聚居於一座大型圍龍屋內。它始建於明嘉靖、萬曆年間,經過大約四百年的多次擴建,於最終形成「四進三堂八橫四圍」的龐大格局,作者在丙村調查,不僅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同時廣泛收集各種地方文獻,諸如方志、族譜、碑刻、契約,借據、禱文、以及各種出版物和私人筆記等等,因而本書的論述在資料方面是很厚實的。書中介紹溫姓宗族的來源、發展以及宗族文化、族群關係等之外,更主要的,是把重點放在1949年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溫姓宗族所發生的種種變化。書中提到以時間演變為「經」;以重大事件,如互助會、合作社、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及改革開放等為「緯」,著重在政治、經濟新政策之下社會與文化巨變對溫姓這一客家宗族的影響。

  1949年到1980年是中國農村社會變化的重要時期及分界點。中國政府為了加速中國社會的組織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中,有意識的降低親屬關係的重要性,目的就是為了使人民知道除了親族之外,還有社會和國家,然而由於政策的失誤,其中最值得檢討的一點,是指導下的社會文化變遷,新措施並未能和舊有的相銜接。書中作者提出了,在處理民間矛盾、鄰姓之間的矛盾爭執時,地方上的神明,比如王公等,未見起什麼作用。究竟「祭祀圈」能否化解各宗族的矛盾?在大多程度上是否能夠達到穩定(或破壞)社會作用?然而在書中卻找不到任何相關的說明,在這方面仍有繼續深化探討的空間。文中詳細描述了溫姓宗族的「齋婆太」崇拜及其女性地位。依其女性參與宗族組織的事例,可見當時女性地位的提昇及推崇。

  廣東省梅縣丙村鎮一客家溫姓宗族復甦以後,它一方面仍奠定於親屬觀念的深層結構,另一方面具有嶄新的組織和內涵,表現出在傳統的宗族組織下,新形勢兼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應變能力。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