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台灣最北端的基隆市,客家族群分布廣但卻較鬆散,人口數雖然有3萬多人,不過多為隱性客家人,為此基隆的客家團體,對於文化傳承的扎根,可說是著墨甚深,在10日所舉辦的客語成果展當中,學生展現各種學習成果之外,現場也有得吃 有得玩,主辦單位希望讓小學生,從吃喝玩樂的生活環境中,就能夠接觸更多的客家文化。
小學生們頭戴客家花布巾,隨著客家童謠 搭配簡單的舞蹈,活潑的樣貌實在可愛,基隆市的國小學童,上午在文化中心發表,99年「客語生活體驗營」成果,台上小朋友表演得相當認真,台下家長們看了也相當欣慰。
學生 曾驛宬:「我參加夏令營學到很多東西,譬如說做菜包、做貓頭鷹(裝飾),唱歌跳舞、很好玩。」
學生 詹苡靖:「我不是客家人,但是我會講客家話。」
家長 林先生:「我從小就跟他(小孩)講客家話,他對客家話、會講也會聽,參加比賽也常常有得獎。」
小朋友不只學會說客家語,基隆客語體驗營也從文化面向,教導學生客家八音等傳統音樂,還有現場也有民俗活動攤位,讓小朋友從打陀螺、丟沙包等闖關過程中,接觸不同於網路、電玩等e世代的遊戲。
基隆市客家語文教學協會理事長 李雪美:「這次生活營籌備了3個多月,要讓小朋友學習,客家美食、文化和童謠,還有鑼鼓的東西,因為客家的生活不只是講客家話,還有很多東西,要讓小朋友來體驗一下。」
統籌整個活動的基隆市,客家語文教學協會理事長李雪美,本身並非基隆在地人,但她將多年來,到其他地區觀摩的內容,發揮到基隆地區的客語教學上,近年來成果有目共睹,看著台上小朋友,載歌載舞歡樂的樣子,也讓好像看見客家文化,在基隆向下扎根的力量。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tv.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