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13期 2010/07/15出刊/ 半月刊

 

 

專業科目登場 客學者:難易適中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第一年開辦的客家事務行政科普考,今天(15日)登場的是客家歷史與文化概要,以及客家政治與經濟概要兩科,客家學者認為,從考試內容來看,大體上難易適中,許多題目與客家政策結合,但卻缺乏具歷史共識的文化概論型題目,也有學者建議客家語言,應列入考題,而在申論題答題技巧上,補教老師則認為,提出重點分項說明,最後做出結論與反應想法,大致上就能獲得好的分數。

  翻開試卷,申論題第一題,請說明客家移民的燒焿、抽籐、製腦和作料等謀生行業,跟客家歷史有何關係,一題25分,光第一條「燒焿」是什麼,恐怕就有不少人拿不到分數。

  客家文史工作者 邱彥貴:「(燒焿)一般人像我這樣50多歲,都還不是很了解,不過大致說起來,它主要是採取植物鹼,一般所知道的鹼水,是端午節所吃鹼粽用的鹼水。」

  原來是這樣,歷史題有念有概念,那麼請說出最有影響力的客家人,以及會說客家話才是客家人嗎,一連兩個都是開放性問題,考考生的觀點,偏重自由發揮,考科叫作客家歷史與文化概要,不過在取材上,顯然缺乏具歷史共識的,文化概論型題目。

  央大客家學院院長 江明修:「脈絡性的了解,台灣的客家到底在歷史上的定位如何,還有客家庄的演變,客家庄面臨的困難,它們要如何發展,從歷史、從文化的觀點來看,會有什麼想法,應該有基本概念式的,輪廓式的了解會比較好。」

  第一年出題,範圍沒有標準,研究客家的教授,認為〞客家語言〞是核心題材,不應闕漏,建議未來應加重比例。

  新生醫專副教授 何石松:「是否可能下一次考試,加考客家語文,因為語文、語言、文化、民俗、風情、詞彙,才能夠看到客家真正的文化。」

  學海無涯,好幾本客家研究專書,一科只有出四題,為了多得幾分,在技術上還有可以取巧的地方。

  補習班教師 郭裕民:「申論題的一個回答格式,必須20到25行中間的行數,甚至字數才能夠拿到分,第一個必須針對重點,去作分項的說明,然後才是針對答案的結論,當然最後必須描述自己的意見。」

  答普考客家行政科,400多人只取2個,錄取率只有0.45%左右,考生分數差異,都只能在零點幾掙扎,申論題差一分差很多,考試結束了,檢討得失,不管有沒有考上,能參與這歷史性的客家行政類科考試,都相當的值得。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tv.org.tw/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彭淑鈴、呂欣芸、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