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12期 2010/07/01出刊/ 半月刊

 

 

苗栗社區大學的公民社會建構

【文/黃曉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一生)】

 

  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一詞可以追溯到羅馬、希臘亞理斯多德時代,形成至今,如同很多國內外學者學講的,公民社會的概念是多樣、模糊的。然而,簡單地說,公民社會是一個位於國家、市場與家庭之間的公共領域,你可以說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慈善機構、社會運動、政治運動,公民社會是一個由下而上的概念,民眾透過公民社會可以形塑公共輿論,進而參與或影響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本研究將公民社會與社區大學連結在一起的原因,可以先從社區大學形成之初來看,1994年推動者黃武雄教授指出,「社區大學是以重構的知識為基礎,從事經驗交流的開放學校。」有鑑於此,社區大學具有從社區出發向全民開放,以解放知識、關懷公共事務,建立民主參與的學習機構。社區大學作為一個公共領域知識了解放,把理論知識與實踐行動結合為一,培養公民主動瞭解並參與公民事務,一步一步的建構公民社會。

  苗栗社大主秘指出,「社區大學發展到現在幾乎有兩條路線,一條叫學習社會的建構,另一條叫公民社會的建構。」學習社會的建構與終身學習相關,然而它並不是社會運動的核心目標,但是就目前的社區大學發展來看,普遍皆朝向這一類的發展。反觀苗栗社區大學從1999年成立之初,校長江明修教授即表示要建立一個「學習型的公民社會」,苗栗社區大學將公民社會的建構視為終極的發展目標。雖然苗栗社區大學重視公民社會建構,但苗栗社區大學也是一個終身學習的場所,透過一年兩季的課程,苗栗社區大學開辦了不同課程,包含了學術知識類、生活藝能類與社團性課程,就像是普通的社區大學一般。除此之外,苗栗社區大學會不定期的舉辦論壇、座談會、影片欣賞、人才培訓、工作坊等,涉略於不同的議題供民眾參與。

  苗栗社區大學所舉辦的人才培訓不講求大量的人參與,只追求對此議題有興趣的公民投入,其表示「這是一種『議題式實踐場域建構的辦學模式』,把學習的機制、參與的機制、社群的建構、和實踐場域的建構,四個是合起來一起在推的」。人才培訓是要培養出一群一群社群對不同議題有所關心的人,先透過幾次課程學習,接著安排實地的參與,進而建立一個實踐場域。舉例來說,苗栗社區大學開設「公民記者人才培訓」,招集有興趣的人組成一個公民記者社群,開設相關課程學習,帶領他們去實際採訪,最後給予一個公共新聞網讓他們去經營。這是一個需要長期規劃課程,這個實踐場域的建構可以適用在不同的議題之中,透過這樣的辦學模式,苗栗社區大學一點一滴的在累積公民社會的基礎。

  對於苗栗社區大學的未來,其表示希望苗栗社區大學能夠持續得在台灣社會中,扮演進步的動力與催化劑,催化出進步的力量、能夠在地方社會生根的進步力量。即使會遭遇到財源、人力與物力的不足,苗栗社區大學仍在一步一步的規劃並實踐著下一個十年的計劃。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林筱蓉、古儀瑩、江欣潔、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