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淑鈴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請各位同學,不要忘了「四月十七日和十八日,是台灣客語暨原住民語語文學術研討會,一定要準時八點到校做準備唷!」,頓時間,同學們都在唉聲嘆氣的嘀嘀咕咕說「天呀!又要早起了!」雖然嘴巴頻頻碎念,但是為了成為盡責的工作人員,大家都很守時的報到喔!
此次被安排到的工作,是負責會議紀錄的錄音及按鈴……等場內的部分,由於在場內的因素,便可以全程見識到各位論文發表人的精湛表現以及每位評論人精闢的回應。或許是因為有了半年研究所課業的薰陶吧!這次發表人所發表的論文內容,讓我不再像研一上的那次客家研討會時的-鴨子聽雷-囉!反倒是,偶爾還能和身邊的同學做討論呢!特別是聽到和這學期上課內容有相關的地方時,真的有種好親切的感覺喔!
這次的研討會,早上都會先安排兩場專題演講,分別是,一場關於客語,另一場關於原民語。雖然我和同學對於原住民語沒有太多的認識基礎,但是,在竹教大葉美利教授的那場專題演講中,我們卻有很深切的共鳴,因為那場的主題是在探討台灣南島語的複合詞,尤其當聽見教授講到複合詞的英文或是前綴……等相關於構詞學的名稱時,身邊的同學和我就會有種豁然開朗的領悟,那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唷!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看見許多在台上的論文發表人,不少是客語所的畢業學長姐們,當然也不乏現今仍在就讀的學長姐或是自己的同班同學,見識到他們用幾近流利的客語,面對眾人發表文章,真的是讓我佩服不已呢!
此次,身為研一的發表人雖然客語不甚熟稔,但誠如彭欽清教授所言,至少該位發表人敢勇於用自己的母語作為發表,這種透過自己母語發聲的行為是非常值得加許。
我相信在彭欽清教授如此的鼓勵之下,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願意用自己的母語為自己的文章作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