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佩芝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一 、湘語區的地理分布
湖南省、廣西北部、四川省局部地區。湖南境內可分為三片︰
(一)長益片 (二)婁邵片 (三)辰漵片 (吉漵片)
二 、湘語區的形成
2.1 古湘語的特徵詞:崽
2.2 古湘語的範圍為「崽者子也之會凡言是子者謂之崽」 (《方言》卷十)
※稱子為崽,是湘語親屬稱謂中的一大特色,也可視為湘語的一個核心特徵詞。
2.3 湘語內部的發展
五代前,湖南的外地移民來自北方。
五代後,湖南的外地移民多來自東方。
外省人移入湖南者,大多來自北方。
◎北人南移形成了北方方言地區(西南官話)以及湘語部分地區全濁聲母的清化,入聲韻尾的嬗變,甚至整個入聲調類消失。
◎江西移民,在湘東形成狹長的贛語區,影響湘語內部清濁兩大分野。
三 、確認湘語的標準
3.1 聲母
古全濁聲母今逢塞音和塞擦音時,無論保留濁音或濁音清化,不論平仄,一般都唸不送氣音。
- 不送氣清音-長益片 (新湘)
- 不送氣濁音-婁邵片 (老湘)
- 平濁仄清 -辰漵片
3.2 補充條件
- 湘語受西南官話北、南、西三面包圍,影響反映於聲調。
- 湘西-古全濁聲母今逢塞音和塞擦音,仄聲讀不送氣清音。
※湘語區:古全濁聲母字今讀塞音、塞擦音時,有的地方仍讀濁音,有的地方不論平仄都讀為不送氣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