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10期 2010/06/01出刊/ 半月刊

 

 

社會企業經營管理─龍潭鄉三林社區發展協會訪談

【文/黃曉君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一生)】

 

  透過一次期末報告的機會,參訪了位於桃園縣龍潭鄉的三林社區發展協會,藉由訪談這個以花布產業為經濟基礎的協會,瞭解其如何經營管理產業以求產業的發展。在大環境的變動中,國內外的非營利組織都面臨著資源枯竭的衝擊,在無法依靠政府經費與社會捐贈的情況下,自行營利以求生存,將是無法避免的趨勢,如果能夠在顧及本身社會目的的任務,同時以社會企業化的方式獲取合理利潤,應該是非營利組織本身與社會大眾所能接受的。

  本研究以桃園縣龍潭鄉客家社區所組成的社區發展協會,作為觀察社區型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的過程,其經營管理的狀況、困境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為何?在綜合對組織環境構面、經營管理構面、社會影響構面等面向之分析,瞭解到三林社區引進企業的經營手段,因欠缺企業管理的經驗,在草創之初總是會跌跌撞撞的尋找方向,在不斷的摸索與嘗試的過程中確立經營的方向,專案經理表示「做花布包也是有期限的,到了一個期限可能就沒辦法做下去了,就要轉型,轉型的話有兩種,一種就是完全的換掉、另外一種就是型的轉(改變),一樣是這個布,但是布要做包包,改做別的東西」。三林社區發展協會亦體認到,一項產業、產品是沒有永久性的,仍舊需要不斷的學習與改變方向。

  透過研究個案發現,社區型社會企業的經營管理在人力資源方面,包含了志工人員與專業人員,基本上該產業屬於簡單且容易學習的產品或服務,志工人員與專業人員是可以相互支援協助的。在財務管理方面,社區型非營利組織發展社會企業的原因最根本的因素即是為了獲取更多可以活用的經費,事實上,透過這一次的深度訪談也瞭解到,社區的社會企業化確實幫助了社區發展協會從事社區福利工作的擴展,三林社區發展理事長表示「因為沒有錢只能做沒有錢的事,有錢就有比較靈活的資金可以利用」。顯示非營利組織為了持續社會目的的實現,需要擁有足夠能靈活運用的資金。另一方面,在社會企業的發展困境上,就本研究發現社區的工作成員多為退休的長輩,在缺乏年輕人口的加入下,社區的發展在創意行銷、資訊整合、網路傳播等方面總是受到侷限,要如何改善這方面問題也是社區組織努力的方向。三林社區發展協會的專案經理表示「一個地區產業的發展需要依靠年長者的經驗與年輕人的創意,再搭配政府的相關政策就可以開始發展」。

  由非營組織推動社區營造的理想是近十年台灣地區社區文化再造的力量,近年來政府為了重振地方經濟的發展,推動不少相關方案與措施。社區型非營利組織在展現社會公益的實現外,也透過地方特色產品的開發,開拓營利事業,對於社會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本研究發現社區發展協會社會企業化的過程中,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滿足了社區的需求,提供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活動,帶動了地方的發展、凝聚了社區居民的共識,也因為結合了地方的相關特色,傳遞了客家意象讓社會大眾瞭解。綜觀之,以社會企業的觀點來看,社區型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也可以說是一種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途徑,以社區為主題,藉由社會企業的經濟面向切入,更進一步的帶動地方居民自發性的參與社區活動、凝聚社區的意識。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江明修院長
◆ 編輯助理 /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林筱蓉、古儀瑩、江欣潔、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吳少辰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