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羅玉芝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以日本現代讀音來說,和日本式羅馬字拼法有若干出入
輔音
シ、ジ、チ、ヂ的輔音受元音影響產生顎化。
和ハ、ヒ、フ、ヘ、ホ相對立的濁音拼作b,半濁音拼作p,而且唇音漢字在日語中都用ハ行音或バ(b)行音轉寫,因此我們可以推斷ハ、ヒ、フ、ヘ、ホ本來就是唇音,所謂半濁音多半就是ハ、ヒ、フ、ヘ、ホ原來的讀音。
元音
ス、ズ、ツ、ヅ的元音u 失去圓唇性,且其中的ツ、ヅ同時發生齒音化假名在漢字傳入日本才產生,我們可以推斷這些語音變化是在假名產生後才產生。
在音節結構上,漢語是CV(C);日語則為CV。
日語的音節數約為50-70 個,漢語約400 個,是日語的七、八倍;聲母數方面,漢語有22 個,日語為一半11 個;日語及漢語的韻母數則分別為5 和17 個。
每個民族在學習其他民族的語言時所遭遇到的語音困難可以分兩方面,一為音值是否正確(就現代日語已無法考證),一為音類是否能區別。古日本人當時如何區別音類及其應變方式,留待下期做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