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敏峰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由於政府及民間對客家族群的議題日益重視,使得六堆地區的客家文創產業有機會生根茁壯,像是老夥房民宿經營、美濃紙傘創意研發,或是將部分客家元素結合藍海策略進行異業行銷,或是以文化節慶型式將在地民俗活動進行創意包裝等。
然而,我們都瞭解任何一項產業都有其生命週期曲線,從一開始的導入建構慢慢漸趨成長,直到成熟穩固,一直到最終進入衰退期而告一段落;同樣的,六堆地區的客家文創產業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從過去的初始化建構,歷經成長階段而走向發展成熟的現況。
當這段發展過程在進行的同時會面臨許多挑戰,諸如如何有效運用在地資源吸引外來者體驗客家文化、如何達到文化資產保存與文創產業推廣的平衡等問題;此外,是否會因為若干內部或外在因素,使得它繼續走向衰退而形成夕陽產業是值得思考的。
因此,筆者從整個產業的脈絡中加以探討,不僅參考歷史成效、瞭解現況問題與未來可能面臨的瓶頸,更藉由參與觀察分析在地觀點與學者專家的對話,試圖找出相關行銷策略來建議加以運用,以期從成熟期尾端時期能再度順利攀升而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客家文創產業、行銷策略、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