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客家語課程綱要修正後預計民國100年實施,在第一線教學的客語老師認為舊有教材,因應時代更新內容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對他們的學習效果將更有幫助,而未來國小學生,學音標要提早到一年級開始學,有老師提出一、二年級用注音教學,效果會更好的看法。
國小四年級學生學了一年拼音後,現在看音標學客語再簡單不過,在客家語課程綱要修改後,未來學習音標的年級別,將由三年級提早到一年級,有老師認為提早接觸音標就可以早點學客語,但也有老師提出低年級用注音教學,效果會更好的看法。
客語老師 徐秀蓮:「一、二年級應該用,小孩子較熟悉的注音符號,因為他們進來時就有學,用注音來教,可能他們會覺得,比較上手、比較好唸不會那麼困難,到三年級我覺得那時候就可以用羅馬拼音來教。」
台北市本土語言指導員 左春香:「音標是符號的學習,小孩子學習的情形,可以講越早學,就可以越早適應。」
翻開客語課本,內容是介紹客家庄惜字亭、水車等傳統文化風情,對許多沒有在鄉下生活經驗的學生來說很陌生,到了明年民國100年,舊有教材就會因應時代更新內容,老師們很贊成也很期待。
客語老師 徐秀蓮:「比如說水車,我們其中一課就是講水車,我就要去照相,照水車給小孩子看,對啊!因為很多小孩子根本沒去過鄉下,加入現代的東西他們看到就會講。」
台北市本土語言指導員 左春香:「小孩子怎麼會有機會去田裡看呢?所以說這樣的教材,舊的教材,像老家當然有它的歷史價值,但是這麼多年來現在變成工商社會,數位化各方面的教材的內容有需要做調整。」
鄉土語言教學一禮拜只有一節課,確實少了點,目前從客家語課程綱要修正著手更新教材內容、提早學習音標、分階段加強學生客語能力等等,就是希望學習客語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資料來源:
http://www.hakkatv.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