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儀瑩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閱讀資料:黃卓權,〈歷史研究與田野工作〉、〈田野工作的考量與準備〉,《進出客鄉》,台北:南天書局,2008年。
一、摘要
(一)歷史研究與田野工作
歷史是人類過去發生的事情,歷史研究則是研究人類過去所留下的史料、遺跡,藉以「重建」往事,但經過歷史研究者所「型塑」的歷史是否就是真正的歷史?還是是研究者的「想像」、「期待」?
將史料、文獻加以詮釋後便是歷史研究者對某些時期、某些事件的見解,並且試圖以客觀的態度將歷史呈現出來,但研究者不是生在當時代、處於該事件的人,因此我們可以說研究出來的成果盡量「接近」歷史,是否完全等同於歷史真相,則有待更多的研究相互驗證。
歷史意識是變遷的意識,是一個人在面對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變化時,所採取的立場和態度。研究者的歷史意識也會影響其做研究時採取的方向和態度,但我們仍需盡量以客觀中立來詮釋歷史,避免把個人主觀意識強加於研究成果中。
(二)田野工作的考量與準備
田野工作的重要性在於和案頭工作相輔相成,透過實地訪查歷史現場蒐集史料,可以填補研究的不足。親自稻田也現場除了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能夠採集到歷史事件留下的遺跡、文書、字據和記錄當地人(耆老)的口傳訊息(耳聞、傳說等)。
田野工作並不是一頭栽入田野到處蒐集就可以,必須要先釐清研究題目,並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處理這課題。事先對田野地有基本的認識也很重要,當地的道路狀況和地形也應有可以參考的書面地圖或網路地圖;安全第一,進入田野首要注意人身安全;文具、攝影設備(相機、錄影機)、錄音設備、筆記本等應準備齊全,以免要用的時候找不到工具可使用。田野工作不只是蒐集資料,更是一種互動的過程,帶著問題到田野,可能也會在其中發現新的問題,藉著問答的往來,也許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穫。
二、心得
歷史研究的過程中,「時間」很重要。要抓住時間長河的流動脈絡不容易,許多事情更是環環相扣脫離不了關係,因此,不能只專注於某個時間所發生的事情,必須要把時間點和社會背景結合,並儘可能往前追溯這些事情發生的脈絡為何,如此才會有連貫的歷史感出來。
田野工作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學習場域,往往無法預想田野裡會發生什麼事情,帶著一個有點空白的心去探險田野,也許會有預想不到的收穫,但是事前的準備工作(如:閱讀等)要準備好,以免慌了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