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振員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所謂「柔能克剛」已被時下一般人視為柔弱沒有肩膀的代名詞了。 老子道德經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其大意是:人活著時因氣血循環,生理機能可正常運作,所以身體是柔軟的,一旦死後因血氣不行,一切生理機能皆停止運作,所以身體就會變得僵硬。而草木也和人一樣,活時有水份的滋潤而綠葉盎然,死後因水份的流失而枯槁。所以剛強的是易死之類,而柔弱的才是求得生存的方法。因此,強大的軍隊反而不易取勝,因為行軍遲緩調度困難啊!樹木高大反而容易被人砍伐,因為它比較有被利用的價質。如此看來,逞勇好強者是居下位的,而溫順柔弱者反而是處上位的啊。
天下的萬物沒有比水更加柔弱的了,任何可以攻堅的,都沒有辦法勝過它,也無法取代它。看過水刀沒有?以柔弱之水,透過剛強的衝力,竟然可使剛硬的牆壁分割。所以說,弱能勝強,柔能克剛,是無庸置疑的,這個道理天下人皆知,但卻都做不到啊。
故聖人說:「能承受得起全國人的侮辱,才能夠配做社稷之主;能承受得起全國的災禍,才配做天下的君王。」這種真理卻與時下一般人無法認同。
忍人之所不能忍,讓人之所不能讓,又有誰能做得到呢?偉哉!老子道德經,它不僅是一門玄學,也是一部哲學,更是現時人生實用的一部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