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欣芸、朱慧怡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訪談主題:客家學界對於東南亞客家研究的情況及其發展空間
訪談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利亮時助理教授
訪談內容:
利亮時老師對於東南亞的客家研究的看法,他認為現階段大部分的東南亞研究還是以華人社會為主,並不會把客家抽出來做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通常都是以整體華人社會來看。而以台灣來講,目前研究東南亞的相關議題還算是少數,所以要進行東南亞的客家研究,其實可耕耘的地方還有很多。以東南亞十個國家來看,有客家人的地方超過六個到七個國家,客家人在不同的國家中都從事著不同的職業類別,例如中藥、典當的行業,還有一些早期的種植業、養豬或是採金礦、錫礦等,而現在也有很多客家人從這些傳統行業轉型到國際上的大型行業等等。
至於談到東南亞的客家人的教育部份,利亮時老師認為在東南亞的華人教育並不是要保存所謂的客家教育,而是要保存大的我群概念的中華文化,所以會著重在中文教育的部分。畢竟在東南亞國家中,華人已經算是當地的少數族群,若要在分化為客家族群,很難與當地的族群相抗衡。但客家人還有他們的會館組織,會館的組織就比較傾向於客家的認同,所以可以說他們得公領域概念與私領域概念分得很清楚,在公領域中他們是以華人的群體做自我認同,而在私領域的部分則認同客家。
在這次與利亮時老師的訪談過程中,提到了東南亞各國的客家人從事了不同的職業,也分析一些研究的方向,指出了很多尚未研究的議題,給了研究客家的學生們一個很大的鼓勵,我們可以看到在東南亞客家研究中,還有許多地方是可以去做研究,可以進一步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