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
花蓮縣客家民俗會館在春節期間推出,風箏大師黃景楨以風箏藝術妝點出客家〞春〞的天空展覽,其中以化妝舞會為題的展示,更以各式各樣的臉譜來代表客家人所崇敬的義民爺。
現在看到的這個展示空間,題目是消失的森林,利用許多葉型風箏相聚的效果形成一座森林,而葉面上的圖騰則代表人類破壞大自然的鐵證,藉此呼籲人們應該善待自然、珍惜環境。
另外這一幅幅臉譜表情各異、色彩鮮豔,融合了各族群,黃景楨以這樣的創作融入了客家的元素。
風箏大師
黃景楨:「我們這個門口就高掛著義民堂3個字,以前客家人最出名的義民廟,義民廟裡面並不是指某一個神,而是很多位義民爺,所以你進來看,我的意思是說這麼多人物,可是它最有趣的就是說,實際上這些人物,老師創造出來有民俗典故的,甚至有老師自己的兒子,也有原住民色彩的,甚至有節慶味道的,比如說南瓜人。」
在與龍共舞的展示裡,結合考古、飛行力學、工藝和美術所創作出遠古時代的翼龍風箏,用色之大膽也讓人有無限的想像空間,每一幅風箏就有如一幅畫一般,這些風箏不但吸引人而且絕對會飛。
民眾
吳小姐:「很感動,因為想到以前年輕的時候,跟我老公一起放風箏的日子,以前我們孩子小的時候,先生也會帶他們去海邊,鯉魚潭、太平洋岸放風箏。」
相傳北台灣的客家人會在重陽節放風箏,三芝、石門一帶的客家人也常在海邊放八角風箏,中南部的客家人則是在清明時節放風箏,由此可見風箏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是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而這次的展出,也希望帶給民眾一種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tv.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