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中敬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台灣在全球資本主義時代中,資訊科技及媒體技術的發達讓日本偶像劇透過電視大量輸送到台灣,偶像劇引發的東洋音樂市場的熱潮、日語學習的增加、日劇場景旅行團的成立都看得到日本文化深入台灣生活中.
日本文化從電視傳播媒體到台灣的觀眾過程,透過戲劇節目中的文本促使觀眾透過偶像劇觸發其生活、娛樂、感情的連結,從中獲得日常生活所向往的理想引發對日本文化認同,進一步將日本文化內化至日常生活中,而電視媒體、廣告業者、商品業者也透過此機會發行當紅之偶像劇相關商品,讓觀眾透過消費品更獲得具體的實在滿足,並將消費之商品視為「流行」符號。另一方面從打扮、生活方式、品味、建築裝潢的轉變也可發現此日本文化廣受台灣人喜愛驅勢。
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長期以來受到荷蘭、西班牙、日本的殖民統治,在東、日夾雜的雙重衝擊下,台灣原有的文化在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一個開放、易接受外來文化的國家,在消費社會的框架中台灣儼然受到另一種日本霸權的殖民,日本成為台灣民眾消費的對象,而台灣民眾則被視為日本文化的被動接受者,法蘭克福學派眼中,媒介消費者都只是萬能的文化產業的被動接受者(Morley,
1995)。Ritzer認為資本家影響甚至企圖控制消費者是否消費、消費多少、消費什麼和花多少消費的決定(Ritzer,
1999)。日本文化成功的關鍵在於運用消費工具讓更多的消費者接受控制。
資本主義的市場中,日本偶像劇所帶動的流行文化引發另一種我族認同,因此,台灣如何在接受日本文化的同時,又能創造出台灣自己的文化而不只是一昧的模仿,模仿的結果只是創作出更多擬象的世界,讓台灣人在結束外來殖民統治後,建構出自己文化特色。而如何將傳統文化結合創意、科技建構台灣自我品牌文化。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