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倖慧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最近從客家雜誌中看見一篇標題聳動的文章--<拒客語認考>,文中指出認證之應考教材延遲寄發,以致無法周延的準備考試內容;另外,報名時間日期過份冗長,增加許多不必要的行政資源浪費;再者每年教材版本不一,拼音問題不知該依據何種版本。客語認證實施至今有掌聲同時也有質疑聲浪,但行政院客委會對於客語認證政策之執行也是不遺餘力,端出許多配套措施,如國中、小的獎學金發放,客語薪傳師之培育等都將大大提升政策效果,然而,此政策今年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報考人數不如預期;報考之年齡層分布在高齡,種種問題都有待相關單位或各利害關係人盡份心力。
有鑑於此,學生也針對客語認證之相關疑慮提出回應。首先,降低報章雜誌的宣傳,根據相關文章得知其宣傳效果不彰,若能將其資源挪用至電視宣傳將提升其效用及影響力。提升電視廣告的宣傳、網路管道的宣傳、以學校作為宣傳平台,由於上述三個管道宣傳效果較佳,因此建議政府可透過這三個管道多加宣導,並提升客語認證的附加價值將更能吸引民眾前往認證。最後創造國家考試中增加客語人才的選用機會、營造使用客語機會、擴大客語就業市場皆能有效影響民眾學習客語的意願,建議政府可以在這些面向提出相關辦法,創造出屬與客語能力認證政策的新價值曲線。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