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00期 2010/01/01出刊/ 半月刊    

【此為學生習作園地,不代表本院立場】

 

文化中的祭祀活動

【文╱林恩銘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祭祀活動,在一般人的眼中都將其定位成宗教活動,宗教的成分佔了絕大多數。但,以我的觀點來看,我將其定位成文化活動的一部分。祭祀活動中很大部份的是儀式,一般的宗教活動是藉由儀式來達到其宗教的目的,並且達到淨化人心的部分,使人們得到平安。但若這些儀式已經失去其意義,讓人得不到平安時,這樣的祭祀活動就不算是宗教活動,而只是一種文化活動。宗教的宗旨還是在追求心靈的造就,但若儀式行為大過造就心靈的部分,那只能算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而非宗教的本質。

  以近期我所看到的三山國王廟的安座慶典來看,祭祀活動中的儀式還是佔了大多數,畢竟這樣的場合就是靠著許多的儀式來達到慶賀的目的,並且藉由這樣的活動來達到淨化人心,使人心裡得到一種慰藉與平安。宗教活動中的祭祀活動應該是莊嚴的,應該是以一種敬畏神的態度來舉行,一切都是遵照神的旨意來行事的,但若在其中看到人為的因素佔了大部分時,這樣的祭祀活動應該就失去了宗教活動的本質,而就我看來,這只能算是一種文化活動。

  舉我親眼看到的例子,此次活動中我看到了大總理出巡的儀式,一般能夠擔任大總理者應該是該村德高望重之人,這樣也才能夠與神明為伍,才能夠替神明掌管、領導民間的事務,但我所知道的大總理的產生是因為它所贊助的金額是最高的,所以他能夠擔任大總理。這在我看來,這也只是一種儀式、一種象徵,他並不能總理全廟宇的人,並不能讓全廟宇中的人有一種依賴、信靠的感覺。這樣的行為就我看來,也不完全是神的旨意,而是人的意思,只是人們想要延續這樣的一個文化的傳承所做的一個儀式。所以這是一種文化活動,而非宗教活動。

  另外,我還看到一些令我覺得這樣的行為純粹只是人為的意思,而非神的意思。當在舉行遶境活動時,負責擔任扛轎的人或是擔任八家將等相關神職人員時,他們都是以自我的喜好而決定想要在哪家門口停留久一點,想要在哪家門口打陣頭,而非屬神的旨意。畢竟,就我的認知來看,若是神的旨意,應該是會在乎每一家的人,應該是會臨到每個人的家中,而不是選擇性的。而且在他們的言行舉止中,看不出神的作為,完全是世俗的行為,完全是人的行為,說著粗雅的話,做著令人不喜歡的事情(吃檳榔、抽菸、亂丟垃圾等等)。

  姑且不論乩童起乩這點,畢竟信者恆信,不信者不信。但就上述所說的行為舉止,我怎樣看都覺得這樣的活動只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一種台灣特有的文化習俗。只是一般的大眾願意服膺於這樣的儀式型態中,並且將這樣的行為視為一種信仰,然後再藉由信仰的過程中發展出一種崇拜的造神運動,進而形成一種宗教。

  演進到一種神格化的宗教信仰中,所有的儀式都要是遵神旨意的,都要表現出一種良好的社會道德的行為,畢竟人們的內心都是向善的,也期望藉由信仰神明的過程中可以得到心靈的慰藉。所以,就我想法來說,沒有神的靈在其中運作的行為都是一種文化的儀式,而非一種宗教的儀式。

  以現今大部份的慶典活動來看,我看到了很多人為的因素在其中運作,所以我將這樣的活動視為是一種文化的祭祀活動,而不是宗教活動中的祭典。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林筱蓉、古儀瑩、江欣潔、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