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100期 2010/01/01出刊/ 半月刊    

【此為學生習作園地,不代表本院立場】

 

東南亞客家閱讀心得

【文╱陳鈺婷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馬來西亞政府於1970年宣佈強行貫徹〝新經濟政策〞,利用政治手段提升馬來人的經濟地位。馬來西亞政府過於偏重馬來人,刻意壓制其他族群在經濟、政治上的發展,是造成華人和馬來人族群緊張的主因。馬來華人主要是福建人、客家人、廣東人,早先這些方言群有各自的方言協會。有的方言協會基於親屬和共同方言關係,故有方言群壟斷特定職業的情形。同時會透過方言教育建構出民族的想像來灌輸給下一代,也有方言學校拒絕其他方言的人來分享教育資源的例子。福建人參加福建方言學校;客家人參加客家方言學校,這種族群認同是以語言為基礎的。後來因為馬來政府的新經濟政策,使得福建人、客家人和廣東人共同凝聚為華人,華人為維護共同利益形成一種泛中國認同的群體,這又是一種新的族群意識。以方言為基礎的族群認同相較於華人認同是屬於次階。馬來西亞客家人大多務農,從商的比例甚少,客語使用率有限的情況下,加上在家裡不ㄧ定要說客語,語言做為族群認同基礎的條件顯然逐漸流失,東南亞的客家意識可說是相當薄弱。在資本主義影響下,華人語言使用是以地區性優勢語言為主。台灣客家,因為閩南人人數最多,自定義台灣人就是閩南人的狹義說法。而客家人顯然被排除在”台灣人”之列,又因為客家人走出農村到城市工作,必然要使用閩南語做為溝通工具。無形中客家人成為隱性的族群。東南亞客家和台灣客家會因為其他強勢族群,而刻意隱藏、掩蓋客家人的身分,就是在公共領域客家人並不會主動表明客家身分,這一點又具有相似性!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林筱蓉、古儀瑩、江欣潔、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